为传播保护古镇,珍惜传统的文化建设理念,鼓励更多的群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,展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多姿多彩,将古镇保护与城市发展更好的结合在一起,2016年7月10日—7月16日,由我校各ky开云(中国)大一学生组成的“印象沈荡”––南客遗梦暑期实践团对沈荡古镇、乌镇进行实地考察,顺利完成了拍摄,微信推送,问卷调查和开办摄影展等任务,为宣传沈荡古镇,传承优秀文化贡献出一份力。
7月10日下午六点,团队全员在北京林业大学正门集合,准备完毕,整装待发。晚上七点十分,全员乘火车奔赴嘉兴海盐,经过约十四个小时的车程,顺利抵达目的地。并在当地进行修整和前期准备工作,确定了以沈荡“九老”和研究乌镇发展模式为主的实践安排。
12日早晨6点,实践团队兵分三路,分三组前往沈荡古镇拍摄“九老”的照片,有参差不齐的弄堂,仿佛浸透着历史的记忆。河边的老街则构成了古镇最独特的记忆。途中路过古老的塘桥,正巧附近有一群鸭子在打闹,配合着桥和错综的河道构成了水乡最美的画面。桥的一侧有一座古老的庙宇,斑驳的墙壁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近的辉煌。告别了“失落”的庙宇,我们小组来到了上午行程的最后一个目的地———沈荡渔文化馆。在这里,我们了解到江南水乡的独特渔具。通过上网学习,我们了解到渔民们的捕捞技艺、渔民习俗并学习了一些鱼类知识,收获颇丰。
下午,团队一行来到了钱家祠堂,半亩园林数尺堂,凡花疏竹小池塘,便是祠堂最好的写照。假山上的鸟语,亭间勾心斗角,无不透露出钱式大家底蕴。
接着在队长的带领下,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当地年代最久远的酿造厂——沈荡酿造厂,在从业十八年的酿造厂员工庞卫华先生的带领下,我们参观了厂内各制作间以及地下酒窖,了解了黄酒和酱油的酿造流程,感受到如同陈酿一般散发浓郁醇香的沈荡文化底蕴。“我们沈荡酿造一直秉承着纯手工工艺,不会为了赚钱而抛弃了”
前期的准备工作虽然比较辛苦,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:队员们都亲身感受到了古镇文化的魅力,也为古镇的没落感到心痛,坚定了办好沈荡古镇文化摄影展的决心,为接下来的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